地震医疗卫生,地震医疗卫生系统保障 数字报记者

交换机 25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地震医疗卫生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地震医疗卫生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应急避难所容纳标准?
  2. 全球首例5G灾难医学救援!省医院远程视频会诊长宁地震伤员, 你怎么看?

应急避难所容纳标准

根据中国应急地震搜救中心发布的具体标准与要求如下:

三级应急避难场所为街道、社区或大单位级。一般规模不少于2千平方米可用面积,可容纳1千人以上,可供受灾居民避难(生活)10天以内,服务半径500米左右。主要用于发生灾害时,在短期内供受灾人员临时避难,灾难预警后,5-15分钟内应可到达。配置要求:***应急避难场所应设置满足应急状况下生活所需帐篷、活动简易房等临时用房,临时或固定的用于紧急处置的医疗救护与卫生防疫设施,供水管网、供水车、蓄水池、水井、机井等两种以上的供水设施,保障照明、医疗、通讯用电的多路电网供电系统或太阳能供电系统,满足生活需要和避免造成环境污染的排污管线、简易污水处理设施,满足生活需要的暗坑式厕所或移动式厕所,满足生活需要的可移动的垃圾、废弃物分类储运设施,棚宿区周边和场所内按照防火、卫生防疫要求设置通道,并在场所周边设置避难场所标志、人员疏导标志和应急避难功能区标志。

地震医疗卫生,地震医疗卫生系统保障 数字报记者-第1张图片-斗得医疗服务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二级应急避难场所为区级(含新区)。一般规模不少于1.5万平方米可用面积,最少可容纳1万人以上,可供受灾居民避难(生活)10天以上至30天以内,服务半径1000米左右。主要为重大灾难来临时的区域性应急避难场所,灾难预警后,在半小时内应可到达。配置要求:二级应急避难场所在***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基础上,在棚宿区配置灭火工具或器材设施,根据避难场所容纳的人数和生活时间,在场所内或周边设置储备应急生活物资的设施,设置广播、图像监控、有线通信、无线通信等应急管理设施。

一级应急避难场所为市级。规模一般在15万平方米可用面积以上,可容纳10万人以上,可供受灾居民避难(生活)不少于30天,服务半径5000米以内。为特别重大灾难来临时,灾前防灾、灾中应急避难、灾后重建家园和恢复城市生活秩序等减轻灾害的战略性应急避难场所,灾难预警后,通过半小时到2小时的摩托化输送应可到达。配置要求:一级应急避难场所在二级应急避难场所的基础上,在场所附近设置应急停车场,设置可供直升机起降的应急停机坪,设置洗浴场所,设置图板、触摸屏、电子屏幕等场所功能介绍设施。

一级应急避难所,占地面积50000平方米以上,人均避难面积5—7平方米;二级占地面积是10000—50000平方米,人均避难面积是3—5平方米,***占地面积是2000—10000平方米,人均避难面积是1.5—2平方米;应急避难场所是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一项灾民安置措施,是现代化大城市用于民众躲避火灾、爆炸、洪水、地震、疫情等重大突发公共***的安全避难场所。紧急时避难,闲时利用应急逃生模拟平台宣传应急逃生知识

地震医疗卫生,地震医疗卫生系统保障 数字报记者-第2张图片-斗得医疗服务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全球首例5G灾难医学救援!省医院远程***会诊长宁地震伤员, 你怎么看?

6月17日22点55分,宜宾发生地震后,四川省人民医院启用5G城市灾难医学救援系统,与前线应急快速反应小分队就长宁县中医院的一例腹部损伤疑似脾破裂伤员进行实时远程***会诊。这是世界首个将5G技术运用于灾难医学救援的案例。

长宁地震发生后,18日下午13:25分,由四川省人民医院与中国移动四川公司、中国移动(成都产业研究院组成的联合救援团队搭乘全国首辆5G急救车抵达灾区长宁县中医院,在工程人员的通力合作下,顺利实施了5G技术支持下的实时***会诊。

5G应急救援系统打破常规,以5G急救车为基础,配合人工智能、AR、VR和无人机等应用,打造全方位医疗急救体系可以利用5G医疗设备第一时间完成验血、心电图、B超等一系列检查,并通过5G网络将医学影像、病人体征、病情记录等大量生命信息实时回传到医院,实现院前院内无缝联动,快速制定抢救方案,提前进行术前准备,大大缩短抢救响应时间,为病人争取更大生机。

地震医疗卫生,地震医疗卫生系统保障 数字报记者-第3张图片-斗得医疗服务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实例说明优质医疗******用高科技5G远程诊断技术与普通市民对接共享,能够最大限度节省宝贵时间,实现无缝诊断治疗,能够挽救更多生命。未来,随着5G网络全面覆盖,远程诊断治疗技术将会全面推广,造福百姓。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地震医疗卫生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地震医疗卫生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避难 应急 场所